伊利激勵方案:光明正大的貪婪,A股“真君子”
- 時間:
- 瀏覽:22
- 來源:生財有書
還記得伊利股份4月9日的百億回購激勵方案嗎?
記得在4月,我們寫了一篇伊利百億回購背后的文章,已經詳細分析了這個回購方案。
當時消息一出,被市場看作股價大漲的催化劑,當更大漲8%,伊利股價也在7月創出歷史新高。
【丫丫數據】資料來源:同花順
不過昨天,回購激勵方案后續的詳情出來了,市場一地破眼鏡玻璃,大家對這個激勵方案相當不滿,昨日伊利大跌8%。
看著同一件事,之前導致股價大漲,現在導致股價大跌,市場人心的變化,真是有趣。
究竟什么一回事?
先來看看這個滿地玻璃碎的方案:
簡而言之:公司花了50億,以30元均價回購了1.8億股,高管可以用15塊/每股價格向公司買這個股票,達到要求后,高管可以每年解禁20%開賣這些股票。
會計上看,就等于公司花了25億發股權激勵。
錢賺來還是要花的,只是看花在哪里,和花得值不值得而已。
而現在市場共識的是花得不太值,第一,這個回購方案設計的條件太低。
【丫丫數據】資料來源:公司公告
高管們只要做到公司維持年化8%的利潤增長和15%的roe就能逐批解禁股票。來看看公司過去5年的平均盈利增速:
是不是感覺上高管基本上不用任何奶力也能達標?15塊的行權價,拿到都是白賺,有點像在給自己加獎金?
行使價太低,而且解禁條件太容易,這是被批評的一部份。
另一方面被批評的是,潘剛拿的太多了。
【丫丫數據】資料來源:公司公告
根據蒙牛披露的資料,公司18年年薪是15.2萬/人,伊利是8.39萬/人,跟蒙牛比較,伊利工資給得不夠,因此合理預期中伊利中層拿到更多激勵才合理。但這次的方案卻是潘剛一人拿了三分之一,是有點多了。
所以總結,昨天伊利股價大跌是市場認為這個方案條件不夠高,金額太高,分配不均。
如果是再算舊帳,還有我們之前文章所批判的問題:謠言遍地,股價20元,投資者人心渙散的時候不回購,反彈到30多才開始回購,亂花錢,給自己輸送利益就肆無忌憚,大手大腳。
但我從來認為投資上的比較不止要apple to apple,還需要是同一生態下的apple。例如同一間公司,H股不能直接跟A股比較,因為不同生態下的apple的價值是不一樣的。
先假設這方案是過于貪婪,但放在A股,真的就非常過分嗎?
也沒有。
在輸送利益的多了去了,還有大部分的管理層完通過暗箱操作,做得天衣無縫。
康得新鐘玉,大族激光高云峰,暴風馮鑫,才過多久?
所有有高管跟投制度的房地產開發商,創業板留下一大堆商譽雷的公司,全都有利益輸送。并且很大一部分,會計處理毫無痕跡,看都看都看不出來,也沒人罵這些公司,等暴雷了才恍然大悟。
所以中了雷的投資者起碼可以安慰自己,至少伊利這次做是明牌了(當然也不排除伊利管理層除去這次回購之外有暗箱操作的可能),并且還要開股東大會討論,還沒完全通過呢。
公司經營中,員工報酬跟付出不匹配,錢沒管夠,肯定會失去斗志,這是可以理解的。
作為股東,管理層要覺得工資不夠,股權不夠,直說,放到臺面上說,這次激勵完了,以后還不夠,再開股東大會再說。
玩陰的,偷偷把錢裝自己口袋,例如海外投資轉移個25億,這個一般投資者也沒有能力調查,做多了最后一次過爆雷,直變ST股,做這種事比高額回購激勵惡劣得多。
貪心是人類進步的一動力,貪不是罪,要是高管在面臨報酬不夠的情況下都能公開處理,而不是暗箱操作,這是中國股市的大進步了。
另外,這方案是不是過于貪婪也是見仁見智。
首先,這個方案不等于25億白送給高管們,還是要看5年成績。投資經常說,過去決定不了未來,伊利過去10年平均盈利增長的確遠過于8%,但是回到現在這一刻,其實大部分消費行業增長緩慢下來了,包括奶制品行業。
例如,拿比較近的全行業過去5年營收來說,CAGR已降到4.22%,而伊利這一指標略高,是7.8%。
悲催的是,不算蒙牛伊利兩大巨頭,其他乳品公司已經零增長了。
【丫丫數據】資料來源:公司報表
因此,嚴格來說,乳業還是過得很難的,除去伊利蒙牛以外的大多數競爭者利潤都在下滑。管理層要是混吃等死,也是做不到這個成績要求的。
從數值上看,一次損失25億,這25億要是分紅,那就是0.4元/股,現在當做公司損失0.4元/股的話,伊利昨天股價跌了2塊,看起來超跌了。
但不要忘了,回購方案公布當天伊利漲了8%,現在僅僅是把那天的漲幅吐回去了,不是嗎?
所以這里還有一個教訓:
行情好的時候,大家看東西不仔細,不糾結細節,很多事情就能當利好,只要回購,都是好事,這是盲目的。
就像以前,公司只要重組收購,就會連續漲停。因為A股任何收購都是利好,啥細節都不用看。
等過幾年,才發現很多公司收購的資產是一個個地雷,讓公司虧損累累,把投資者都坑慘了。
資本市場,終究是在不斷追逐假象的游戲。不細心,把假象當真相,肯定輸。
結語
伊利還是那個伊利。
這輪白馬抱團,伊利是受益者之一,只是估值高了,搞得大家期望高了。
實際上他是在一個基本不增長行業里低增長的大公司了,炒得太高難免要下來,現在的估值對應的長期回報率,可能在6%-8%左右,投資者得認清這個事實。
現在大跌8%過后,伊利也說不上在特別便宜的位置,我的觀點跟上一篇文章一樣:
現在買,可能幾年內還不是一個好股票。但長期來看,伊利依然優秀。整個行業的格局,銷售渠道的優勢,做產品的策略,優秀的團隊,這些東西始終沒變。
猜你喜歡